剑外忽传收蓟北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拼音: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

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

繁体:劍外忽傳收薊北,

下一句: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

[唐代] 杜甫

剑外1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2喜欲狂。

白日1放歌3须纵酒4,青春5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6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作批注

1日:一作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用标注

1剑外[jiàn wài]: (1).指 四川 剑阁 以南地区。

【引】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剑 外忽传收 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宋 王铚 《补侍儿小名录》:“自 禄山 之乱,父仓皇 剑 外,母 程氏 乃流落 襄阳 。” 清 钱谦益 《济上逢嘉禾项仲展》诗:“ 剑 外官人君若此,山头廷尉我何如!”

2诗书[shī shū]: (2).泛指书籍。

【引】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嫖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放歌[fàng gē]: 放声歌唱。

【引】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清 曹寅 《游仙》诗之二十:“ 青溪 烟水复烟萝,来往 青溪 得放歌。” 孙犁 《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站在这个坛上,并不像登高山临大泽,那样能安闲地放歌行吟,远望沉思。”

4纵酒[zòng jiǔ]: (2).开怀畅饮。

【引】《史记·高祖本纪》:“置酒 沛 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明 瞿佑 《归田诗话·歌风台》:“纵酒极欢留十日,慷慨伤怀泪沾臆。”

5青春[qīng chūn]: (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

【引】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王逸 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明 刘基 《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 李大钊 《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6巴峡[bā xiá]: 指 巴县 以东江面的 石洞峡 、 铜锣峡 、 明月峡 ,

【引】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 巴郡 三峡。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即从 巴峡 穿 巫峡 ,便下 襄阳 向 洛阳 。”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剑】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北】字的诗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日:一作首

词典引注

1剑外[jiàn wài]: (1).指 四川 剑阁 以南地区。

【引】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剑 外忽传收 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宋 王铚 《补侍儿小名录》:“自 禄山 之乱,父仓皇 剑 外,母 程氏 乃流落 襄阳 。” 清 钱谦益 《济上逢嘉禾项仲展》诗:“ 剑 外官人君若此,山头廷尉我何如!”

2诗书[shī shū]: (2).泛指书籍。

【引】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嫖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放歌[fàng gē]: 放声歌唱。

【引】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清 曹寅 《游仙》诗之二十:“ 青溪 烟水复烟萝,来往 青溪 得放歌。” 孙犁 《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站在这个坛上,并不像登高山临大泽,那样能安闲地放歌行吟,远望沉思。”

4纵酒[zòng jiǔ]: (2).开怀畅饮。

【引】《史记·高祖本纪》:“置酒 沛 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明 瞿佑 《归田诗话·歌风台》:“纵酒极欢留十日,慷慨伤怀泪沾臆。”

5青春[qīng chūn]: (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

【引】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王逸 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明 刘基 《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 李大钊 《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6巴峡[bā xiá]: 指 巴县 以东江面的 石洞峡 、 铜锣峡 、 明月峡 ,

【引】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 巴郡 三峡。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即从 巴峡 穿 巫峡 ,便下 襄阳 向 洛阳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63年;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古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评析

《唐诗别裁》

一气流注,不见句法字法之迹。对结自是落句、故收得住。若他人为之,仍是中间对偶,便无气力。

《诗薮》

老杜好句中迭用字,惟“落花游丝”妙极。此外,如……“便下襄阳向洛阳”之类,颇令人厌。

《杜诗镜铨》

结联,毛西河云,即实从归途一直快数作结,大奇。且两“峡”两“阳”作跌宕句,律法又变。

《唐诗快》

写出意外惊喜之况,有如长比放流,骏马注坡,直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

《杜臆》

说喜者云喜跃,此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其喜在“还乡”,而最妙在束语直写还乡之路,他人决不敢道。

《杜诗详注》

顾宸曰:杜诗之妙,有以命意胜者,有以篇法胜者,有以俚质胜者,有以仓卒造状胜者。此诗之“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哭之状,使人千载如见。朱瀚曰:“涕泪”,为收河北;狂喜,为收河南。此通章关键也。而河北则先点后发,河南则先发后点,详略顿挫,笔如游龙。又地名凡六见,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多者。

《茧斋诗谈》

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

《初白庵诗评》

由浅入深,句法相生,自首至尾,一气贯注,似此章法,香山以外罕有其匹。

《潜溪诗眼》

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夫人感极则悲,悲定而后喜。忽闻大盗之平,喜唐室复见太平,顾视妻子,知免流离,故曰“却看妻子愁何在”;其喜之至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故曰“漫展诗书喜欲狂”;从此有乐生之心,故曰“白日放歌须纵酒”;于是率中原流寓之人同归,以青春和暖之时即路,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言其道涂则曰“欲从巴峡穿巫峡”,言其所归则曰“便下襄阳到洛阳”此盖曲尽一时之意,惬当众人之情,通畅而有条理,如辩士之语言也。

《全唐风雅》

写喜意真切,愈朴而近(“漫卷诗书”句下)。自然是喜意流动得人,结复何等自然。喜愿之极,诚有如此,他语不足易也。

《唐宋诗醇》

惊喜溢于字句之外,故其为诗,一气呵成,法极无迹。末联撒手空行,如懒残履衡岳之石,旋转而下,非有伯昏瞀人之气者不能也。

《杜诗说》

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者,惟《寄弟》数首,及此作而已。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纸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使舍此而徒讨论其格调,剽拟其字句,抑末矣。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曰:所谓狂喜,其中生气莽溢行间,结二尤见踊跃如鹜。作诗有气,岂在字句争妍?

《杜诗言志》

看他八句一气浑成中,细按之却有无限妙义,直是情至文生。

《杜诗解》

“愁何在”妙。平日我虽不在妻子面前愁,妻子却偏要在我面前愁,一切攒眉泪眼之状,甚是难看。“漫卷诗书”妙,身在剑外,惟以诗书消遣过日,心却不在诗书上。

《岘佣说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今人动笔,便接“喜欲狂”矣。忽拗一笔云:“初闻涕泪满衣裳”,以曲取势。活动在“初闻”两字,从“初闻”转出“却看”,从“却看”转出“漫卷”,才到喜得“还乡”正面,又不遽接“还乡”,用“白首放歌”一句垫之,然后转到“还乡”。收笔“巴峡穿巫峡”、“襄阳下洛阳”,正说还乡矣,又恐通首太流利,作对句锁之。即走即守,再三读之,思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

《读杜私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纯用倒装,在起手犹难。

《杜诗集评》

李因笃云:转宕有神,纵横自得,深情老致,此为七律绝顶之篇。律诗中当带古意,乃致神境。然崔颢《黄鹤楼》以散为古,公此篇以整为古,较崔作更难。

《唐诗绎》

通首一气挥洒,曲折如意。

《读杜心解》

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馀俱写情。得力全在次句。于情理,妙在逼真,于文势,妙在反振。三、四,以转作承,第五,乃能缓受,第六,上下引脉,七、八,紧申“还乡”,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近体秋阳》

白首不能放歌,要须纵酒而歌,还乡无人作伴,聊请青春相伴,对法整而乱,乱而整(“还乡”句下)。一气注下,格律清异。

《义门读书记》

如龙。二泉云:后半喜之极,故言之泽。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