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拼音:péng lái zhī nǚ huí yún chē ,zhǐ diǎn xū wú shì zhēng lù 。

诗句: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繁体:蓬萊織女迴雲車,指點虛無是徵路。

翻译: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

[唐代] 杜甫

巢父掉头1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2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1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2

蓬莱织3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4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3,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4留,富贵何如草头露55

蔡侯静者6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又作批注

1珊瑚:一作三珠

2春寒野阴风景暮:一作花繁草青春日暮

3蓬莱织:一作仙人玉

4是征:一作引归

5富贵何如草头露:一作我欲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易晞露

6照:一作点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引用标注

1掉头[diào tóu]: (2).转过头。多表示不顾而去。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诗:“ 巢父 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明 宋濂 《清风亭记》:“ 彦诚 谢曰:‘吾之挺身御寇,不忘先世之明训尔。敢藉是以媒利耶?’掉头去不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人情冷暖,说来实是可叹……自从倒败下来,一个个都掉头不顾了。” 巴金 《秋》一:“ 觉新 掉头看了他一眼。”

2诗卷[shī juàn]: 诗集。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 畋 女幼有文性,尝览 隐 诗卷,讽诵不已。” 清 顾炎武 《自笑》诗:“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

3仙骨[xiān gǔ]: (2).比喻超凡拔俗的气质。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4苦死[kǔ sǐ]: 犹苦苦。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赠李白》诗:“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明 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这是时年如此,你苦死埋怨我怎的。”《水浒传》第三六回:“ 宋江 答道:‘ 梁山泊 苦死相留,我尚兀自不肯住,恐怕连累家中老父。’”

5草头露[cǎo tóu lù]: 草上的露水,稀少易干。比喻难以持久。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宋 苏轼 《陌上花》诗之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元 萨都剌 《寒江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6静者[jìng zhě]: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

【引】《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馀。”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憩寄幽瞩。”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蓬】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路】字的诗句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珊瑚:一作三珠

2春寒野阴风景暮:一作花繁草青春日暮

3蓬莱织:一作仙人玉

4是征:一作引归

5富贵何如草头露:一作我欲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易晞露

6照:一作点

词典引注

1掉头[diào tóu]: (2).转过头。多表示不顾而去。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诗:“ 巢父 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明 宋濂 《清风亭记》:“ 彦诚 谢曰:‘吾之挺身御寇,不忘先世之明训尔。敢藉是以媒利耶?’掉头去不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人情冷暖,说来实是可叹……自从倒败下来,一个个都掉头不顾了。” 巴金 《秋》一:“ 觉新 掉头看了他一眼。”

2诗卷[shī juàn]: 诗集。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 畋 女幼有文性,尝览 隐 诗卷,讽诵不已。” 清 顾炎武 《自笑》诗:“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

3仙骨[xiān gǔ]: (2).比喻超凡拔俗的气质。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4苦死[kǔ sǐ]: 犹苦苦。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赠李白》诗:“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明 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这是时年如此,你苦死埋怨我怎的。”《水浒传》第三六回:“ 宋江 答道:‘ 梁山泊 苦死相留,我尚兀自不肯住,恐怕连累家中老父。’”

5草头露[cǎo tóu lù]: 草上的露水,稀少易干。比喻难以持久。

【引】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宋 苏轼 《陌上花》诗之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元 萨都剌 《寒江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6静者[jìng zhě]: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

【引】《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馀。”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憩寄幽瞩。”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46年;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朱鹤龄认为,此诗为杜甫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在京师长安所作。当时蔡侯饯别孔巢父,杜甫在筵席上赋此诗。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巢父在天室间尝游长安,辞官归隐,史不及载耳。旧注云:巢父察永王必败,谢病而归,公作此送之。大谬。

  萧涤非考证出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载)春,地点在长安,它是杜甫集中最早的一首七言古诗。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评析

《唐诗品汇》

刘云:七字浩然,以其将隐也(首句下)。不必有所从来,不必有所指。玄又玄,众妙门(“深山大泽”二句下)。刘云:其迭荡创体,类自得意,故成一家言。

《而庵说唐诗》

下句何等瑰丽(“钓竿欲拂”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

“诗卷”七句,飘飘欲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杨慎曰:“深山”两句佳。“织女”数言近诞,故为高公所不取。周珽曰:说透归隐人心曲。真空中打扑,骨节都作龙鸣,而婉韵之致,又自朗然。

《义门读书记》

似用太白体,虚景作衬(“深山大泽”四句下)。

《唐宋诗醇》

远性风疏,逸情云上,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也。李因笃曰:《寄元逸人》得超忽之神,《送孔巢父》极狂简之致。

《唐诗别裁》

飘忽(“巢父掉头”句下)。李、杜多缥缈恍惚语,其原盖出于《骚》(“深山大泽”六句下)。巢父归隐学仙,故诗中多缥缈欲仙语。

《唐宋诗举要》

吴曰:造思奇伟,句法瑰丽,光采陆离(“钓竿欲拂”句下)。吴曰:二句乃开拓之笔(“深山大泽”二句下)。吴曰:加入二句,尤觉奇幻,匪夷所思(“蓬莱织女”二句下)。吴曰:再加二句,尤为酣恣沈著,得未曾有(“惜君只欲”二句下)。

《读杜心解》

起四句,作一冒。“山泽龙蛇”、虽用《左》语,实暗用老子犹龙意,见此等人定应远引也。“春阴景暮”,点缀行色。……“回车”、“指点”,仙侣导引也。“惜君苦留”,正指不知仙骨之世人。此处反笔顿住,……呈李白只一点,“今何如”者,前此赠白诗,一则曰“拾瑶草”,再则曰“就丹砂”,至此其果有得乎否也?亦非止平安套语,正与全篇赠孔意打成一片。

《岘佣说诗》

起笔“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突兀可喜。下接“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一句应“不肯住”、一句应“入海”,整束有力;自此便顺流而下矣。直起不装头之诗,此最可法。收笔“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只作一点,确是“兼呈”,题中宾主分明。

《杜臆》

孔游江东,故“东海”、“珊瑚”、“龙蛇”、“大泽”、“蓬莱织女”皆用江东景物,而牛、女乃吾越分野也。“深山大泽”指江东,而“龙蛇远”以比巢父之隐。“野阴”、“景暮”,以比世之乱。刘须溪云:“不必有所从来,不必有所指,玄又玄”,此不知其解,而故为浑语以欺人,往往如此。……此篇宛然游仙诗,但人能超出尘氛之外,便是仙人,非必乘鸾跨鹤也。巢父何减仙人?

《杜诗详注》

别本止十二句,语虽简净,然少宕逸风神;不依诸家本为正。

《杜诗镜铨》

李云:此作极狂简之致。邵云:写景杳冥,迥非人境(“深山大泽”四句下)。张上若云:带处烟波无尽(末二句下)。王士禛云:李受箓于高天师,言丹砂瑶草其事何如也?正与中间“有仙骨”句照应。

《杜诗解》

句法奇“巢父掉头”一句下)。“深山”句只换得一“远”字,便成妙句。《列仙传》写不出此七字(“指点虚无”句下)。将没下落人,结有下落人,妙绝。反结(“南寻禹穴”句下)。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