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所作《金缕曲•赠梁汾》
拼音:xún sī qǐ cóng tóu fān huǐ 。yī rì xīn qī qiān jié zài ,hòu shēn yuán kǒng jié tā shēng lǐ 。
诗句: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繁体: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韆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
《金缕曲•赠梁汾》原文
......
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赠梁汾》引用标注
1乌衣门第[wū yī mén dì]: 指世家望族。
【引】 清 陈维嵩 《渡江云·扬州感旧》词:“风流推 宋玉 ,更有 乌衣 门第旧 琅琊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赠梁汾》词:“ 德 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 乌衣 门第。”参见“ 乌衣巷 ”。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寻】字的诗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不知来往留题客,谁约重寻莲社踪。 --- [五代]伍乔《题西林寺水阁》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唐代]杜甫《蜀相》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唐代]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 [唐代]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时梁园三尺雪•》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诗词飞花令:包含【里】字的诗句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归书意万重。 --- [唐代]张籍《秋思》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 [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西登香炉峰》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唐代]王维《辋川集•竹里馆》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金缕曲•赠梁汾》标注
词典引注
1乌衣门第[wū yī mén dì]: 指世家望族。
【引】 清 陈维嵩 《渡江云·扬州感旧》词:“风流推 宋玉 ,更有 乌衣 门第旧 琅琊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赠梁汾》词:“ 德 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 乌衣 门第。”参见“ 乌衣巷 ”。
《金缕曲•赠梁汾》背景
创作背景
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人,竞用〔金缕曲〕这一词牌填词。像陈维崧,一生竟写了〔金缕曲〕几百首。而在清代众多的〔金缕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纳兰性德赠梁汾一首。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词人,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现存纳兰性德的词作,有三百多首。这些词,有写爱情的苦闷,有写仕宦的烦恼,有写塞外风光与江南景物,也有表现封建社会行将崩坏时地主阶级有识之士的失落感。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可惜,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作为贵介公子、皇室侍卫,生活面比较狭窄,这不能不对创作也有所影响。在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饮水词》。〔金缕曲〕《赠梁汾》则是纳兰词中熠熠生辉的一首绝唱。 本词作于康熙十五年,亦是性德的成名之作。其时性德初识顾贞观,作此《金缕曲》为顾贞观题照。
顾贞观有一首和作,题为《金缕曲 酬容若见赠次原韵》。诗云:“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裙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曾不直,一杯水。 歌残击筑心愈醉。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矣已。但结记、来生休悔。俄倾重投胶在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名预藉,石函记。”
梁汾,就是顾贞观的别号。顾贞观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这表明,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的。纳兰性德在词里说:“蛾眉谣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为而发。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二十有二的纳兰性德,一见即恨识余之晚矣。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阅数日,填此曲为余题照。极感其意,而私讶他生再结殊不祥,何意为乙丑之谶也。”那时,顾贞观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心心相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现实有共同的认识。据顾贞观说,吴兆骞被诬流放,纳兰性德看了顾给吴的两首〔金缕曲〕,异常感动,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给顾贞观写了这首披肝沥胆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