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出自:[汉代]曹操所作《蒿里行》

拼音:jūn hé lì bù qí ,chóu chú ér yàn háng 。

诗句: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繁体:軍閤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翻译: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蒿里行》原文

[汉代]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1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

《蒿里行》引用标注

1初期[chū qī]: (1).本来期望。

【引】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初期会 盟津 ,乃心在 咸阳 。”

2生民[shēng mín]: (1).人民。

【引】《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清史稿·世祖纪二》:“国家设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军】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行】字的诗句

《蒿里行》标注

词典引注

1初期[chū qī]: (1).本来期望。

【引】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初期会 盟津 ,乃心在 咸阳 。”

2生民[shēng mín]: (1).人民。

【引】《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清史稿·世祖纪二》:“国家设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

《蒿里行》背景

创作背景

  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然而这支联军中的众将各怀私心,都想借机扩充自己的力量,故不能齐心合力,一致对付董卓。当董卓领兵留守洛阳以拒关东之师时,各路人马都逡巡不前,惟恐损失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据史载,当时无人敢于率先与董卓交锋,曹操对联军的驻兵不动十分不满,于是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虽然战事失利,但体现了曹操的胆识与在这历史动荡中的正义立场。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从此开始了汉末的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作者简介

曹操,汉代,155-220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