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出自:[唐代]杜牧所作《寄扬州韩绰判官》

拼音:qīng shān yǐn yǐn shuǐ tiáo tiáo ,qiū jìn jiāng nán cǎo mù diāo 。

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繁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儘江南草木凋。

翻译: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唐代]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1,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1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

《寄扬州韩绰判官》又作批注

1迢迢:一作遥遥

《寄扬州韩绰判官》引用标注

1二十四桥[èr shí sì qiáo]: 故址在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县 西郊。

【引】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 隋 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 宋 韩令坤 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扬州 在 唐 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 浊河 茶园桥 ……自 驿桥 北河流东出,有 参佐桥 ,次东水门,东出有 山光桥 。”系指 扬州 城外西自 浊河桥 茶园桥 起,东至 山光桥 止沿途所有的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 廿西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说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 宋 周邦彦 《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元 萨都剌 《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 淮南 八月泻银河。”

2吹箫[chuī xiāo]: (1).吹奏箫管。

【引】《史记·周勃世家》:“ 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清 钱谦益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牍背千金狱始明,吹箫织薄可怜生。”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青】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凋】字的诗句

《寄扬州韩绰判官》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迢迢:一作遥遥

词典引注

1二十四桥[èr shí sì qiáo]: 故址在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县 西郊。

【引】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 隋 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 宋 韩令坤 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扬州 在 唐 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 浊河 茶园桥 ……自 驿桥 北河流东出,有 参佐桥 ,次东水门,东出有 山光桥 。”系指 扬州 城外西自 浊河桥 茶园桥 起,东至 山光桥 止沿途所有的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 廿西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说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 宋 周邦彦 《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元 萨都剌 《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 淮南 八月泻银河。”

2吹箫[chuī xiāo]: (1).吹奏箫管。

【引】《史记·周勃世家》:“ 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清 钱谦益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牍背千金狱始明,吹箫织薄可怜生。”

《寄扬州韩绰判官》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开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寄扬州韩绰判官》评析

《注解选唐诗》

情虽切而辞不露。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胡次焱曰:对草木凋谢之秋,思月桥吹箫之夜,寂寞之恋喧哗,始不胜情。“何处”二字最佳。陆时雍曰:杜牧七言绝句,婉转多情,韵亦不乏,自刘梦得以后一人。牧之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素恋其景物奇美。此不过谓韩判官当此零落之候,教箫于月中,不知“二十四桥”之夜在于何处?含无限意绪耳。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风流秀曼,一片精神。

《批点唐音》

优柔平实,有似中唐。

《唐诗摘钞》

作“草未凋”,本句始有意;若作“木”字,读之索然矣……扬州本行乐之地,故以此(按指“玉人”句)讯韩,言外有羡之意。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深情高调,晚唐中绝作,可以媲美盛唐名家。

《唐绝诗钞注略》

《天禄识馀》:“教”、“学”,古文通用。唐人“玉人”云云,乃学吹箫也。唐诗中“教”字皆乎用,无去声字;且“学吹箫”煞有风致,“教吹箫”有何意味耶?

《唐诗品汇》

刘云:韩之风致可想,书记薄幸自道耳。

《升庵诗话》

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寄扬州韩绰判官》云“秋尽江南草未凋”,俗本作“草木凋”。秋尽而草木凋,自是常事,不必说也;况江南地暖,草本不凋乎!此诗杜牧在淮南而寄扬州者,盖厌淮南之摇落,而羡江南之繁华。若作“草木凋”,则与“青山明月”、“玉人吹箫”不是一套事矣。余戏谓此二诗(另一指《江南春》)绝妙,“十里莺啼”,俗人添一撇坏了;“草未凋”,俗人减一画坏了。甚矣,士俗不可医也!

《唐诗笺注》

“十年一觉扬州梦”,牧之于扬州绻恋久矣。“二十四桥”一句,有神往之致,借韩以发之。

《唐诗三百首》

二语与谪仙“烟花三月”七字,皆千古丽句(末二句下)。

《历代诗法》

丰神摇曳。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只此七字,便已妙绝(末句下)。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803-852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