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出自:[宋代]周邦彦所作《解语花•风销绛蜡》

拼音:qīng lòu yí ,fēi gài guī lái ,cóng wǔ xiū gē bà 。

诗句: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繁体: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解语花•风销绛蜡》原文

[宋代] 周邦彦

......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4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解语花•风销绛蜡》引用标注

1纤腰[xiān yāo]: (1).细腰。

【引】 唐 韦瓘 《周秦行纪》卷上:“见前一人纤腰修眸,容甚丽。”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衣裳淡雅,看 楚 女纤腰一把。”

2香麝[xiāng shè]: 指麝香一类化妆品的香气。

【引】 南朝 梁 刘遵 《繁华应令》诗:“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3放夜[fàng yè]: 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 唐 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

【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 唐 睿宗 先天 二年正月望,初弛门禁; 玄宗 天宝 六年正月十八日,诏重门夜开,以达阳气; 朱梁 开平 中,诏开坊门三夜…… 太平 兴国 六年,敕然灯放夜为著令。”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清 黄景仁 《元夜独坐偶成》诗:“云知放夜开千叠,月为愁心晕一层。”

4只见[zhǐ jiàn]: 犹言只觉得。

【引】 宋 周邦彦 《解语花·上元》词:“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元 本高明《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强对 南薰 奏 虞 弦,只见指下馀音不似前,那些个流水共高山?”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清】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罢】字的诗句

《解语花•风销绛蜡》标注

词典引注

1纤腰[xiān yāo]: (1).细腰。

【引】 唐 韦瓘 《周秦行纪》卷上:“见前一人纤腰修眸,容甚丽。”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衣裳淡雅,看 楚 女纤腰一把。”

2香麝[xiāng shè]: 指麝香一类化妆品的香气。

【引】 南朝 梁 刘遵 《繁华应令》诗:“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3放夜[fàng yè]: 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 唐 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

【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 唐 睿宗 先天 二年正月望,初弛门禁; 玄宗 天宝 六年正月十八日,诏重门夜开,以达阳气; 朱梁 开平 中,诏开坊门三夜…… 太平 兴国 六年,敕然灯放夜为著令。”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清 黄景仁 《元夜独坐偶成》诗:“云知放夜开千叠,月为愁心晕一层。”

4只见[zhǐ jiàn]: 犹言只觉得。

【引】 宋 周邦彦 《解语花·上元》词:“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元 本高明《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强对 南薰 奏 虞 弦,只见指下馀音不似前,那些个流水共高山?”

《解语花•风销绛蜡》背景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写作的地点和年代,旧有异说。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谓是“在荆南作”,“当与《齐天乐》同时”;近人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则以此词为周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作,时在徽宗政和五年,即公元1115年。窃谓两说均无确据,只好两存。周济说似据词中“楚女”句立论,然“看楚女纤腰一把”云者,乃用杜牧诗“楚腰纤细掌中轻”句意,而小杜所指却为扬州歌姬,并非荆楚之女。所谓“楚女纤腰”,不过用“楚灵王好细腰”的旧典(见《韩非子·二柄》,《墨子》、《国策》亦均记其事)而已。况且据近人罗忼烈考订,周邦彦曾两次居住荆南,其说甚确(见《周清真词时地考略》,载《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同)。可见即使从周济说,写作年代亦难指实。故“作于荆南”一说只有阙疑。陈《谱》引周密《武林旧事》以证其说,略云:“《武林旧事》:‘(元夕)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出(原书无“出”字)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词曰:‘萧鼓喧,人影参差’;又曰:‘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足证《旧事》所记,五夜京尹乘小提轿,舞队簇拥,仍沿浙东西之旧俗也。”罗忼烈从之,并引申之云:“按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词,怀杭州元宵之盛云:‘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与清真此词景色相似,则《年谱》所谓南宋时仍沿浙东西旧俗是也。”今按:南宋时杭州为行都,故有“京尹”,至于地方上是否也同样如此,殊未可知。而苏轼词中所写,亦只是上元节日习见情景,不足以说明确为宋代浙东西旧俗。故作于明州之说也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从周词本身来看,有两点是无可置疑的。一、此词不论写于荆州或明州,都为作者在做地方官时怀念汴京节日景物而作;二、此词当是作者后期所写,故有“旧情衰谢”之语。依陈《谱》,则下限在政和五年,作者已六十岁了。

作者简介

周邦彦,宋代,1056-1121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