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与邻翁相对饮


出自:[唐代]杜甫所作《客至》

拼音:kěn yǔ lín wēng xiāng duì yǐn ,

诗句:肯与邻翁相对饮,

繁体:肯與鄰翁相對飲,

上一句:樽酒家贫只旧醅。

下一句:隔篱呼取尽馀杯。


《客至》原文

[唐代]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1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1今始为君开。

盘餐2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客至》又作批注

1见:一作有

2餐:一作飧

《客至》引用标注

1蓬门[péng mén]: 以蓬草为门。

【引】指贫寒之家。《宋书·袁顗传》:“纡金拖玉,改观蓬门。” 唐 杜甫 《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水浒后传》第三九回:“只恐蓬门陋质,难以相副。”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肯】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饮】字的诗句

《客至》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见:一作有

2餐:一作飧

词典引注

1蓬门[péng mén]: 以蓬草为门。

【引】指贫寒之家。《宋书·袁顗传》:“纡金拖玉,改观蓬门。” 唐 杜甫 《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水浒后传》第三九回:“只恐蓬门陋质,难以相副。”

《客至》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761年;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表现出宾主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诗人为人的诚朴厚道跃然纸上。诗中流露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情怀,诗语亲切,如话家常。

  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这是761(上元二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记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客至》评析

《唐诗归》

钟云:二语严,门无杂宾,意在言外矣(“花径不曾”二句下)。谭云:“肯与”二字形容贵客豪宾,入妙(“肯与邻翁”二句下)。

《杜诗镜铨》

邵云:超脱有真趣。陈秋田云: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与前《宾至》首各见用意所在。

《茧斋诗谈》

一、二言无人来也。三、四是敬客意。五、六是待客具。每句含三层意,人却不觉,炼力到也。七、八又商量得妙。如书法之有中锋,最当临摹。

《杜诗集评》

朱彝尊云:起二句妙极天趣。

《唐诗归折衷》

唐云:前篇《宾至》以气骨胜,此以风韵胜。吴敬夫云:临文命意,如匠石呈材,《早朝》必取高华,《客至》不妨朴野。昔人评杜诗,谓如周公制作,巨细咸备,以此也。

《唐诗摘钞》

经时无客过,日日有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

《唐诗援》

天然风韵,不烦涂抹。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评:首二句是《三百篇》即所见以起兴,反兴法也。三、四开合了然,五、六直率。近人学杜,但袭此种,便失少陵真面目矣!落句作致,在着“隔篱呼取”字。

《唐宋诗举要》

层层反跌,一句到题,自然得势(“蓬门今始”句下)。

《唐诗镜》

村朴趣,村朴语。

《近体秋阳》

无意为诗,率然而成。却增损一意不得,颠倒一句不得,变易一字不得。此等构结,浅人既不辨,深人又不肯,非子美,吾谁与归!

《唐七律隽》

只家常话耳。不见深艰作意之语,而有天然真致。与《宾至》诗同一格,而《宾至》犹有作意语;虽开元、白一派,而元、白一生,何曾得此妙境!

《唐诗偶评》

极写不至,则喜意溢发纸上矣。市远家贫,惟恐我喜之无以将也。

《初白庵诗评》

自始至末,蝉联不断,七律得此,有掉臂游行之乐。

《唐宋诗醇》

朱瀚云:首句用“在水一方”诗意。次句用“渔翁狎鸥”故事。

《读杜私言》

《宾至》、《客至》二首,别有机抒,自成经纬。

《读杜心解》

首联兴起,次联流水入题,三联使“至”字足意,至则须款也。末联就“客”字生情,客则须陪也。

《后村诗话》

此篇(按指《客至》)若戏效元白体者。

《义门读书记》

反打开去,惟公能之,《宾至》起相似。风雨则思友,况经春积水绕舍,日惟鸥鹭群乎?极写不至,则“喜”字溢发纸上矣(“舍南舍北”二句下)。

《历代诗法》

诗人荡然谦厚之意,见于言外。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712年2月12日-77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