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春怨

[唐代] 王昌龄

创作时间:733年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韵脚:"阳"韵


西1宫夜静百花香,欲捲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2见月,朦3胧树色隐4昭阳。

AI解读 (小程序端已接入deepseek、豆包等AI大模型,点击下面链接快捷进入小程序与AI对话)
  • 标注
  • 翻译
  • 注释
  • 拼音
  • 评析
  • 鉴赏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西宫春怨》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西:一作空

2深:一作浑

3朦:一作胧

4隐:一作隔

词典引注

1西宫[xī gōng]: (2).离宫,

【引】别宫。《左传·僖公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灾。” 杜预 注:“西宫,公别宫也。” 清 钮琇 《觚剩续编·芙蓉阁》:“时 世宗 斋居西宫,建设醮坛,敕大臣制青词一联,悬于坛门。”一说小寝内室,帝王妾媵所居。《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西宫者何?小寝也。” 何休 注:“西宫者,小寝内室, 楚 女所居也。礼,诸侯娶三国女……夫人居中宫,少在前;右媵居西宫,左媵居东宫,少在后。” 唐 王昌龄 《西宫春怨》诗:“西宫夜静百花香,欲捲珠帘春恨长。”

2朦胧[méng lóng]: (2).模糊不清貌。

【引】 唐 王昌龄 《西宫春怨》诗:“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 昭阳 。” 宋 周密 《甘州·灯夕书寄二隐》词:“敧枕听新雨,往事朦胧。”《西游记》第八回:“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 清 唐孙华 《帘》诗:“未辨朦胧影,才通笑语声。” 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一:“许多朦胧的往事一下子涌到眼前。”

《西宫春怨》翻译

AI智能翻译

西宫夜静百花香,想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着云和深见月,树影朦胧隐晦昭阳。

古诗词翻译

翻译
西宫中的夜晚非常清静,只有盛开在宫中庭院内的花朵悄悄地散布着阵阵香气。住在宫中的美人本来想要卷起用珠子串成的门帘出外赏花,却又因无心欣赏而作罢,只有怀着说不尽的怨恨而独守空闺。抱着琴瑟看月亮,许多树隐蔽着昭阳宫。

《西宫春怨》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⑴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
⑵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这里指皇帝的居处。

《西宫春怨》拼音

诗词拼音

xī gōng chūn yuàn
西宫春怨

xī gōng yè jìng bǎi huā xiāng, yù juǎn zhū lián chūn hèn zhǎng.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xié bào yún hé shēn jiàn yuè, méng lóng shù sè yǐn zhāo yáng.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西宫春怨》评析

《唐诗绝句类选》

胡元瑞谓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予谓宫怨之作主于抒情,要在情景融合,二人各兼其妙,第太白意尽语中,王意含蓄耳。桂天祥曰:情思容冶中间多少怨恨,与《西宫秋怨》作俱盛唐佳制。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幽怨在“深”、“隐”字。末句好夜景,又含春。

《历代诗法》

一起一落,使人志满神移。

《唐诗笺要》

与供奉《长门怨》当玩其深婉之韵,然李之深婉标举,王之深婉笃沉,是二家同工异致处。

《唐诗镜》

“奉帚平明”篇固佳,终是譬喻,不及《西宫》之作。

《唐诗笺注》

西宫冷落,逐层递写。夜静花香,珠帘欲卷,乃由春恨。欲卷还停,因而斜抱云和,将以自遗。而帘中见月,朦胧树色,将映昭阳,暄凉异致,又有不忍见萦绕。夜静恨长,不情不绪,更极怨意之曲。总为“春恨长”三字烘染。

《唐诗归》

钟云:妙在不说着自家。谭云:“斜抱云和”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予犹谓“朦胧树色”句反浅一着耳。

《唐诗三集合编》

诗意凡七转换,专做“怨”字,而“怨”中不露,盛唐含蓄之妙如此。

《诗薮》

太白《长门怨》:“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江宁《西宫曲》:“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李则意尽语中,王则意在言外。然二诗各有至处,不可执泥一端。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

《唐诗正声》

吴逸一曰:“斜抱”字多情态、“深”字吊下句“朦胧”有力,愈见恍惚,愈添情想。

《增订唐诗摘钞》

只写到“昭阳”二字便住,妙有可望不可即之思,彼之多少恩宠,在所不言。

《唐贤三昧集笺注》

不言怨而怨自深,诗可以怨,其在斯乎!

《唐诗归折衷》

唐云:“春恨长”已说着矣。吴敬夫云:“春恨”方长,帘欲卷而不卷,则身在帘内矣,故曰“深见月”、“深”字从上句生来。“斜抱”只形容其态耳。《诗解》云:瑟从旁出。故云斜。宫殿沉阴,月不易睹,故云深。岂不忍卷帘,反能抱云和而出帘乎?旦宫殿深沉意只在“朦胧”二字见,不宜又赘“深”字矣。

《诗法易简录》

夜静不寐,但望昭阳树色,不言怨而怨自深。此诗品格最高,神韵绝世。

《唐诗摘钞》

“欲卷”,不欲卷也。曰深、曰隐、曰朦胧,皆从帘内见月之语,是终于不卷也。“斜抱云和”四字似见,然是诗中装衬之法。三四解明次句,言本欲卷帘望月,恐照见昭阳,转增春恨耳。语脉深曲,自是盛唐家数。琢句欲实不欲虚,用笔欲润不欲枯,蓄意欲厚不欲薄,如二句著“斜抱云和”四字,则句为之实,笔为之润,意为之厚。凡诗皆宜如此,在七言尤为要耳。

《诗式》

首句“西宫”二字略读,君王不来故夜静,惟静故闻百花之香,描写“春怨”二字其细。[品]凄丽。

《西宫春怨》鉴赏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时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既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为什么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呢?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本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

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 ...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王昌龄的其他诗词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690-756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汉辞宝©2025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