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出自:[唐代]陈陶所作《陇西行•其二》

拼音:shì sǎo xiōng nú bù gù shēn ,wǔ qiān diāo jǐn sāng hú chén 。

诗句: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繁体:誓掃匈奴不顧身,五韆貂錦喪衚塵。


《陇西行•其二》原文

[唐代]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1梦里人。

《陇西行•其二》引用标注

1春闺[chūn guī]: 女子的闺房。亦指闺中的女子。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非怜江浦佩,羞使春闺空。

【引】” 唐 陈陶 《陇西行》之二:“可邻 无定河 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楔子:“只因午夜调琴手,引起春闺爱月心。”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会试》:“风光艳冶侵帘幕,辞别春闺启朱户。”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誓】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尘】字的诗句

《陇西行•其二》标注

词典引注

1春闺[chūn guī]: 女子的闺房。亦指闺中的女子。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非怜江浦佩,羞使春闺空。

【引】” 唐 陈陶 《陇西行》之二:“可邻 无定河 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楔子:“只因午夜调琴手,引起春闺爱月心。”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会试》:“风光艳冶侵帘幕,辞别春闺启朱户。”

《陇西行•其二》评析

《唐诗别裁》

作苦诗无过于此者,然使王之涣、王昌龄为之,更有馀蕴。此时代使然,作者亦不知其然而然也。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想头入细,堪泣鬼神,盛唐人所未发。

《五朝诗善鸣集》

嵩伯《陇西行》四首,“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皆是此题佳句。

《唐人绝句精华》

此诗以第三句“无定河边骨”与第四句“春闺梦里人”一对照,自然使人读之生感,较沈彬之“白骨已枯”二句,沉着相同,而辞采则此诗为胜。王世贞《艺苑卮言》虽赏此诗工妙,却谓“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其立论殊怪诞。不知无前一句则不见后二句之妙。且貂锦五千乃精练之军,一旦丧于胡尘,尤为可惜,故作者于前二句着重描绘,何以反病其“筋骨毕露”,至“令人厌憎”邪?

《艺苑卮言》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网师园唐诗笺》

刺骨寒心(末二句下)。

《载酒园诗话又编》

陈陶《陇西行》“五千貂锦丧胡尘”,必为李陵事而作。汉武欲使匈奴兵毋得专向贰师,故令陵旁挠之。一念之动,杀五千人。陶讥此事,而但言闺情,唐诗所以深厚也。

《唐宋诗举要》

升庵推许不免太过,元美(按即《艺苑卮言》)谓为前二句所累亦不然。若前二句不若此说,则后二句何从著笔?此特横亘一盛唐、晚唐之见于胸中,故言之不能平允。

《唐诗三百首》

较之“一将功成万骨枯”句更为沉痛。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何新之为镕意体。杨慎列为神品。梅纯曰:后二句命意,可谓精到。初玩似不经意者,若在(他)人,不知费几多词说。周启琦曰:“穿天心,破片胁”之语,能使沙场磷火焰天。

《雪涛小书》

唐人题沙场诗,愈思愈深,愈形容愈凄惨。其初但云“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则愈悲矣,然其情尤显。若晚唐诗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悲惨之甚,令人一字一泪,几不能读。诗之穷工极变,此亦足以观矣。

《唐诗快》

不曰“梦里魂”,而曰“梦里人”,殊令想者难想,读者难读。

《唐诗镜》

此诗不减盛唐,第格力稍下耳。

《升庵诗话》

后汉肃宗诏曰:“父战于前,子死于后。弱女乘于亭障,孤儿号于道路。老母寡妻设虚祭,饮泣泪,想望归魂于沙漠之表,岂不哀哉!”李华《吊古战场文》祖之。陈陶《陇西行》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谓得夺胎之妙。

《临汉隐居诗话》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云,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陈陶则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盖工于前也。

《唐诗笺要》

风骨棱露,与文昌《凉州》同一意境。唐中、晚时事日非,形之歌咏者,促切如此,风气所不能强也。

《唐诗解》

余谓是联晚唐中堪泣鬼神,于鳞莫之选,直为首句欠浑厚耳,然经尺之璧,正不当以纤瑕弃之(末二句下)。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刻骨伤心,感动顽艳。

作者简介

陈陶,唐代,803-879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