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在釜中泣


出自:[魏晋]曹植所作《七步诗》

拼音:dòu zài fǔ zhōng qì 。

诗句:豆在釜中泣。

繁体:豆在釜中泣。

上一句:萁在釜下然,

下一句:本是同根生,


《七步诗》原文

[魏晋]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1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引用标注

1同根[tóng gēn]: 三国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 ,尝限 植 七步中成诗。

【引】 植 遂作《七步》诗以讽,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语。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后常以“同根”比喻兄弟。 郭孝成 《四川光复记》:“若今概不分别 汉 人投旗军之由来,而加杀害,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

诗词飞花令

诗词飞花令:包含【豆】字的诗句

诗词飞花令:包含【泣】字的诗句

《七步诗》标注

词典引注

1同根[tóng gēn]: 三国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 ,尝限 植 七步中成诗。

【引】 植 遂作《七步》诗以讽,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语。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后常以“同根”比喻兄弟。 郭孝成 《四川光复记》:“若今概不分别 汉 人投旗军之由来,而加杀害,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

《七步诗》背景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作者简介

曹植,魏晋,192-232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汉辞宝©2024 www.hancibao.com